登录 | 注册
中华卓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卓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大司马悼滑考-兼论与楚国公族的关系 已阅:3258 / 回复:1(楼主)

专题研究
大司马悼滑考
——兼论与楚国公族关系

摘 要:悼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人物,也是主张联齐抗秦主要倡导者,但是在历史文献及其出土文字事件中悼滑的名讳及其事件非常复杂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他到底有几个名字?他做了哪些事?他是大夫还是大司马?他与公子卓有什么关系,是裔孙、儿子、还是本身?他和楚国公族有怎样的关系?他对楚国有何影响,他是卓氏家族的始祖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想根据文献资料及其出土文字事件专家鉴定推论等,对此类问题作一初步考索。
关键词:悼滑  大司马  楚国  关系
因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在湖北省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发现古墓13座,在对严仓古墓群中规模最大的獾子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该墓主人所乘马车就有4匹,从墓口至椁盖板15级台阶,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教授李天虹等发现古墓中出土的残缺竹简大量为占卜内容。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悼滑名讳及其他文献资料入手研究,酝酿悼滑在战国时期各国不同名讳称呼,确定其社会频繁的活动,以及楚国当时特殊官制不是大夫而是大司马,进而略加梳理与悼王熊疑的关系,并简要介绍和评述战国中期这一家族基本情况,进而挖掘卓滑潜在战绩、功绩及显赫的历史文化地位。
一、 悼滑不同的名讳及活动事件。
悼滑在战国时期不同国家对他称呼不一样,在简文中有“  ”“  ”“  ”“ 愲”等不同写法。其氏正当作“悼”推想系出于楚悼王①。在文献里,其名也有多种写法,《战国策•楚策四》作“悼滑”,《赵策三》作“淖滑”、《韩非子•内储说下》作“邵滑”,《史记•秦本纪》作“昭滑”。同书《甘茂传》及贾谊《新书•过秦上》则作“召滑”,滑作涓,前人已说明:“皆一声之转” ②。 《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睢章发微》释“过乃”“滑”之讹,“昭过”皆作“昭睢”之说③。根据这些名讳在文献中逐段排列如下:
《赵策三》“齐破燕,赵欲存之”章载:“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仇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下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楚怀王令悼滑使赵,是在公元前312年。
《楚策一》“楚王问于范环”章,范环答怀王问,语有:“且王尝用滑于越而纳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察濑胡而野江东。”《韩非子•内储说下》范环作“干象”,云:“前时王使邵滑之越,五年而能亡越。”《史记•甘茂传》则作:“范蜎”,云:“且王前尝用召滑於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三者异文较多,可以有不同的句读和理解,怀王使悼滑赴越,对楚的灭越起了重要作用,是无疑的。楚灭越在公元前306年,推知悼滑赴越乃在公元前311年。怀王、范环的问答,就在灭越这一年。
《楚策四》:“齐明说卓滑以伐秦,滑下听也,齐明谓卓滑曰:‘明之来也,为樗里疾卜交也。明说楚大夫以伐秦,皆受明之说也,唯公弗受也,臣有辞以报樗里子矣。’卓滑因重之。”,此事大约在公元前309年。④
《新书•过秦上》叙述“六国之士,有宁越、徐街、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赵逵夫先生从昭睢是个亲秦派人物与悼滑抗秦派人物证明所做的事入手,证实悼滑所为。知道其活动年代集中于怀王在位的中期。将楚师徒救巴一事,同他的身份与其他事迹都是调和的。
最后用年表形式排出悼滑的行事:
公元前316年,将楚师徒救巴。
公元前312年,受王令使赵,请伐齐存燕。
公元前311年,受王令之越。
公元前309年,不听齐明伐秦之说。⑤
公元前306年,败秦于重丘之事。
公元前299年,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赴秦。⑥


作者:1094752060 (2012/3/12 6:22:43)   回复此贴
  回复:大司马悼滑考-兼论与楚国公族的关系 第 1 楼

建议置顶,对修建家谱很有意义

作者:卓家衍 (2014/3/26 9:46:5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卓氏论坛  执行时间:1,669.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卓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